概述
本文以NestJS框架为例,深入对比分析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端到端(E2E)测试的核心区别,帮助开发者在实际项目中选择合适的测试策略。
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根据小米公司披露的信息,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小米汽车本身具有不小的话题性,事故出现后引起很多用户的争论,但很多人要么站队小米,指责驾驶员和其他批判小米的人,认为这起事故完全和小米无关,要么批判小米的技术,认为小米的技术不够好,不能保证安全。
这种口水仗毫无意义,不如跳出这些话题,谈谈人因工程。
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站不再自建登录系统,而是采用第三方登录的方式。比如:QQ、微信、微博、Github等。
其中Github登录是偏技术类网站或新一些的网站的首选,因为它的开放API和生态系统非常强大。
那么如何集成Github登录呢?本文介绍前端主导的Github登录流程。
阮一峰的 Blog 里提到,现在互联网创业几乎消失了,并引用了一篇文章同时总结了4个原因。
GitHub 提供了非常好用的 Action 功能,最常见的是可以在里面做一些 CI 工作,比如单元测试、Lint等。
在国内,受一堵墙的影响,不少开发事项需要特殊的技巧方能正常进行,以至于中国程序员人均拥有比外国程序员更好的网络基础知识。
这堵墙在 Docker 镜像构建方面影响尤其大,虽然通过配置代理可以解决,但如果我们想在构建里再装一些 Python 的包之类的行为,很困难。
如果能利用 Github Action 来进行 Docker 镜像的构建,将会极大提升便利性和幸福感。
25年的春节,深度求索(deepseek)给AI圈乃至全国人民都带来一个很厉害的AI模型。Deepseek R1,一个仅用600万不到的成本训练出来的大模型做到了和全球最先进的 OpenAI O1 模型不相上下的效果。这背后带来的变化有无数博主春节加班给大家分享,我这里就不班门弄斧了,不仅了解的信息比别人少,文笔也远不如那些头部自媒体。但作为一个技术人,分享一个本地的部署和玩法还是OK的。
所以本期的内容是分享 Deepseek 的本地部署和连接 SillyTavern 使用。对了,这个过程对电脑性能有一定要求,如果没有一张较强的显卡(推荐是3070及以上,低一些可能也行但估计体验较差),不推荐尝试。
今年要多更新!
目标至少 20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