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厂的起起落落

2023年11月底,拼多多的股票市值超越了阿里巴巴,目前还很难说是否会再反复变化排名,但是显然阿里巴巴已经不再是电商领域独一无二的王,BAT的时代已经彻底落幕。

2013年刚上大学时听到的BAT,当时排名第一的是百度,第二阿里第三腾讯。因为是相关专业,当年不仅记住了这三家大公司,还记得三家所长,所谓“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腾讯的产品”。

10年过去了,吹技术的百度率先掉队,吹运营的阿里也初见颓势,吹产品的腾讯暂时笑到了最后。

AI绘图

为什么会这样呢,个人浅见如下:

上面说吹技术的百度,为什么说是“吹”呢?毕业后很幸运加入了百度,见证了百度的衰落。到百度内部会发现,所谓百度的技术,一方面是指百度的技术不错,但核心是指技术同学在百度的话语权最大。

但现在回顾,以一个 web 前端开发者的视角看,百度的技术并不算遥遥领先,只是在某些比较难的领域有相关沉淀,比如 NLP 。技术有话语权时往往会基于技术的角度去思考和决策,到后期真的是感觉看不明白百度到底在干什么,无人车、 AI(当时的AI和现在的大模型AI差别挺大的) 都是一些不接地气的项目,一边是迟迟看不到落地希望的新项目,一边是因移动互联网被不断蚕食的搜索份额,率先掉队并不令人意外。

同理,吹运营也不是说阿里的运营能力独步天下,而是阿里的运营同学话语权较大。只要有钱愿意挖人,技术、产品、运营等水平其实是差不多的。而且运营直接感知业务情况,理论上挺科学的,实际上也不错,在业务增长期,阿里才是BAT里领头的那一个。但当市场趋于饱和时,运营为了完成KPI,往往会以牺牲未来的代价换来一时的虚假繁荣。

比如拼多多和淘宝,两者都喜欢搞营销活动,这无可厚非,但是淘宝的活动目标已经不是简单的优惠,而是要拉用户到活动中花多少时长并尽可能少地付出代价尽可能多地让用户买东西,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淘宝的营销游戏做得越来越精美,玩法规则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消费者是来玩游戏的吗?我已经完全免疫了淘宝的各种促销活动,在里面浪费一堆时间,却什么优惠都没有。
而拼多多,虽然有各种丑闻,比如直播间几十万人砍不下来一台手机,永远差最后的0.001元可提现。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非常多的用户通过邀请他人砍一刀提到了100-300不等的红包,想必大家都参与过帮家人砍一刀的活动吧。花不了用户几个时间,但优惠是实实在在的。

就给人感觉是淘宝只想逗用户玩,但并不好玩,拼多多则始终记得电商最核心的事情——便宜。

不同与BA两家,腾讯一直非常低调,虽然骂声也很多,但作为今天(2023年)中国互联网的 No.1 ,腾讯一定是做对了什么。我觉得这个答案应该是对产品的打磨。

腾讯是1998年成立的,到今年(2023年)已经有25年了,最近有一篇《马化腾 25 周年致员工信》,在互联网黑话遍地的今天,马化腾这篇员工信却写得非常接地气,哪怕是小学文化的也可以轻易读懂,全篇提到“产品”一词34次,没有提AI,没有提VR,甚至没有提科技。

但是腾讯能一直笑下去吗?不知道,接下来登场的是抖音和拼多多,这两者“吹”的是 “算法” 。让我们拭目以待,究竟是算法更懂人心还是产品始终为王。